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记者冯思杰 2025年智能机器人与系统国际会议(以下简称“IROS 2025”)于10月19日至25日在杭州召开。据悉,IROS 2025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数千名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齐聚杭州,共同探讨机器人技术前沿趋势。本次大会不仅云集了ABB(中国)有限公司、发那科等国际工业机器人巨头,还有玉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杭州云盛成科技有限公司、深圳优必科技有限公司等本土企业同台竞技,使之成为观察全球机器人产业格局变化的最佳窗口。他们陆续揭晓了新的成果。在前任展览现场,《证券日报》记者看到机器人跳舞、抓取物体,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众多参与者。各企业展区均安置了专业英语解说员,欢迎外国友人前来咨询互动。本次展会正式推出了南京依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依目科技)自主研发的全球最薄商用仿生视觉触摸传感器。该设计模仿了人类指尖的形状,使其厚度仅为业内同类产品的一半。该产品使用内置摄像头捕捉材料变形,并使用人工智能解读触觉信号。行业要求机器人拥有能够感知触觉的眼睛。 “这解决了机器人与物理世界交互的主要瓶颈,实现了精准抓取和灵活操作。”f依木科技告诉《证券日报》记者。机器人在医疗领域的引入,再次彰显了行业的成熟度。杭州内窥镜机器人康吉微精医疗机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精医疗”)目前广泛应用于泌尿科、妇科、普外科、胸外科等。微精医疗产品经理郑丹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内窥镜机器人实际上比机器人人形机器人更昂贵,在技术方面也更成熟和先进。 执行。医院和医生也高度评价该产品。 “远程控制不仅为医生提供了更稳定、更精准的手术表现,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手术效果。”更简单、更直观的操作也缩短了医生的培训周期。”技术和环境效益逐渐显现。选择在杭州举办这一国际盛会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机器人产业生态系统整体增长的重要因素。摩根士丹利《人形机器人100:绘制人形机器人价值链》的数据显示,过去五年,中国大陆人形机器人相关专利申请数量领先全球,共申请5,688件。 200多家机器人企业在杭州构建了完整的生态系统。 12000平米中试基地开启量产环节,35个典型应用场景覆盖工业、医疗等领域。高达200万元的场景奖励政策将持续激发创新活力。这种“上下即上下游”的集群效应,是众多国际企业选择将中国总部落户杭州的原因。与此同时,中国机器人产业的技术和生态双重优势正在加速显现。当前的机器人产业具有以下特点:“先有产业,后有消费”。它在汽车生产线、港口物流等领域的受欢迎程度迅速提高,在医疗保健、家庭服务等领域也取得了进展。据GGII(高新机器人产业研究院)预测,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超过200亿美元,中国市场规模将达到50亿美元左右。中国仿人机器人市场快速增长,在全球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同样值得注意的是,与世界顶尖水平相比,家用机器人仍缺乏高精度减速器、高性能传感器等核心零部件,部分关键材料仍需进口。从这个意义上说,政策和市场正在共同努力解决这一问题。 2025 年,嵌入式智能将首次面世。这些信息将包含在《政府活动报告》中。多个地区设立了机器人相关产业基金,支持基础技术研究。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机器人核心零部件领域众多上市公司筑起竞争之墙,纷纷成为细分市场龙头。从学术交流到产业合作,IROS 2025有望成为中国机器人行业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不仅表明世界对中国研发能力的认可,也表明中国正在从“技术追随者”向“环境引领者”转变。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作者

相关文章

万亿点市场和信托公司加速上市公司破产重组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网络传...

读出全部

谋划控制权变更 庄惠康今年亏损加大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网络传...

读出全部

银行调整配置策略,债券市场冲击扰乱业绩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网络传...

读出全部

门楣上挂着“十颗星” 山城里刮起了新风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网络传...

读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