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从西安交通大学开放共享的高精度科研团队帮助企业解决研发难题,到徐德辉教授团队研发的保护生命健康的“蓝色火焰”。从天枢航空无人机“盘活”低空经济,到束河科技利用人工智能为行业提供“精准体检”……近日,中共西安市委宣传部组织中央、地方、市级媒体走进西安新区秦庄园总柜台,见证从通用实验室到生产生活第一线的创新成果。从“学校隐藏设备”到“分享企业利润” 大型设备和共享设备中设备的低沉嗡嗡声西安交通大学实验中心,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18号楼,共鸣不断。工程师在执行与实验相关的各种任务时观察屏幕上的数据分析曲线。庞大的科研团队,作为科技创新的“坚强支撑”,却因价格昂贵、维护复杂,往往成为中小科技企业的“创新障碍”。总价值2.65亿元的“科研瑰宝”西安交通大学打破了高校设备“独用”的传统,“共享”了101套先进设备,向省内外高校、机构和企业敞开大门。大型设施设备共享实验中心工作人员忙碌有序地进行着各种实验研究迟来的任务。 “重要的不仅是使用设备,更重要的是帮助企业解决问题。”西安交通大学大型装备共享实验中心副主任李颖的话道出了共享模式的深刻含义。为应对企业研发挑战,中心分为“微区分析”、“无机分析”、“有机分析”、“物性分析”四个职能部门,提供集分析测试、技术咨询、技能培训、方法创新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自2017年运营以来,中心设备平均每年运行超过2000小时,每年服务超过20000名用户,平均每年分析的样本数量超过10万个,全部覆盖了学院的理学院、工程学院、医学院以及100多个外部研究机构。学费和公司。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不单独减少企业创新成本,同时也希望在学校和社区之间进行“大力”合作。沣西新城与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的“三组一机制”,以“学校承包、企业供给、政府支持、联合使用、多方共赢”打造人才库、资金库、项目群,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个中心”融合发展。自2023年西安交通大学、西安新区、西安交通大学签署三方协议以来,汾西新城,已引进高层次人才116人,实施项目43个,成为全省校环境校企合作标杆。42岁的徐德辉教授是西安交通大学副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学院特聘教授、西安冷电钢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2022年11月,徐德辉教授乘着秦状元的“东风”,创办了西安冷电钢科技有限公司,一家专注于大气装备研发的企业。低压等离子体技术与医疗应用。在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离子体生物医学研究中心,徐德辉10多年的科研成果得到了转化和“输出”。西安冷等离子体治疗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在介绍冷等离子体治疗仪时表示:“等离子体也被称为‘物质第四态’,它有两个重要的技术优势:它可以在常压下产生,超越了真空室的极限。r,由于温度接近室温,因此可以直接作用于活体组织。这些优点就是血浆医学诞生的原因,它可以广泛应用于消毒、灭菌、皮肤疾病治疗、伤口愈合甚至肿瘤治疗等领域。”徐德惠强化し、この技术がより幅広い生活シナリオに导入できるようにすると述べた。校企合作带动新兴产业发展一进入能源金融贸易区,我的目光就被天树航空科技产品展厅里排列的几架无人机吸引住了。从小型便携式机器到数米长的中大型机器,这些机器可用于植保、环境监测、低空物流等领域。它的背后是一个不寻常的“智库”,依托西北工业大学的科研土壤。依托西北工业大学高水平科研团队和性能转化优势,旨在打造航空航天等领域领先的工业软件品牌,为科研机构、工业部门等客户提供数据分析、气动设计等专业化、智能化解决方案。西安新区能源金融商贸区的另一家科技公司——西安束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将人工智能机器视觉技术应用于无损工业检测领域。其对火箭进行“实物检查”的强大威力令人惊讶。自主研发的断层成像系统入选工信部智能检测装备创新产品目录第一批,并成为国家标准项目《智能检测设备通用技术要求》工作组成员。拥有30余项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2025年1月,智能检测模型平台项目高端制造装备被认定为国家最受欢迎的人工智能示范解决方案。公司首席财务官段家奇在评价公司发展时表示:“近年来,我们公司深耕智能人工智能无损检测领域,与多家航天科研机构和高校的技术团队建立了密切合作。我们可以为航空、航天、能源等工业行业的客户提供无损检测实验室建设。据了解,整体解决方案提供了“质量检验、质量评价、流程优化、智能应用、人工智能培训等综合服务”。近年来,西安加快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固化创新立市、产业强市战略,深入推动学校与区域融合发展。在科技部发布的《2024年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估报告》中,西安位列全国城市第七、西部地区第一。当前,西安正在成为学校、企业、社区、人才协同共赢、共存的创新热点。 (中国经济网记者 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