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记者毛一龙 近期,不少中概股加速回港上市。 9月16日,激光雷达公司上海禾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禾赛)在香港上市。 10月17日,生物科技公司天境生物宣布将重返香港市场并实现双重第一上市。 10月14日,文远知行和小马智行宣布收到证监会境外上市申请通知。其中,小马智行通过港交所上市公开听证会。宏业F跨境上市金融集团技术总监谢佳琪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优质中概股的复苏和它们在港股上市不仅会增加市场流动性、丰富投资标的,还会吸引国际资金回流。同时,企业重返香港市场还可以加强与内地投资者的关系,促进信息披露和公司治理,进一步与国际接轨。自2018年港交所修改上市规则,允许同股不同权公司和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以来,中概股回归港股加速。 2019年,阿里巴巴重返香港“二次上市”,成功筹集约1012亿港元种子资金,具有里程碑意义。此后,京东、网易、百度等互联网巨头纷纷回港上市,推动港股市场结构和流动性双重改善凯特。 Wind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共有34只中概股通过双重第一上市或“第二上市”方式在香港股市上市。今年以来,更多优质科技企业回港上市。禾赛、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科技公司的回归将进一步强化港股的“科技属性”。禾赛于9月16日在香港联交所正式挂牌上市,据悉首次发行募集资金约41.6亿港元,是近四年来中国概念行动回归香港最大的募资项目。文远知行和小马智行计划于 2024 年在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截至 10 月 17 日收盘,两家公司的市值分别为 32 亿美元和 69 亿美元。目前,中概股在香港重新上市的主要方式包括“二次上市”在香港,美股私有化或退市后在香港重新上市、分拆上市、直接申请美港股双重第一上市。 2025年返回香港上市的公司通常会选择双重主要上市。据悉,双重第一上市的好处是可以直接融入沪深港通,吸引南下资金流入,进一步提升估值和流动性。从行业来看,此前回港上市的中概股主要是互联网公司和生物科技公司。 2025年回港上市的企业将重点关注自动驾驶、生物医药、激光雷达等硬科技领域,体现了中国产业成熟化的趋势。从市值表现来看,大部分香港重新上市公司的市值排名第一香港股市见顶。以阿里巴巴为例。目前香港股市市值超过3万亿港元,成为香港股市的“定心石”之一。北京东东、网易、携程等港德公司股票市值也超过3000亿港元。沙利文杰瑞(深圳)云科技有限公司研究总监袁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更多优质科技公司回归香港市场,将优化香港股市的产业结构,进一步增强香港市场的成长性和吸引力。同时,香港股市的资金吸收能力将进一步增强,吸引更多资金流入。香港联交所近年来采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正在逐步见效,为香港联交所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中概股回归的制度环境香港联交所8月4日起正式实施IPO定价机制改革,旨在提高价格效率、吸引国际发行人。监管层也在鼓励优质中概券商回归。 5月7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在国务院报社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创造条件支持优质中概券商回归内地和香港股市。汇盛国际资本有限公司总裁黄立冲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港交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旨在增强市场流动性和中概股认购能力,引导更多规模优质企业选择重返港股。
(编辑:蔡青)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信息由合作媒体及机构提供。这是作者的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采取相应行动,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