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记者刘培凯 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正在重塑全球制造业格局,为中国式现代化创造新机遇。 11月6日,第八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智能制造驱动中国现代化——全球智能制造2030:共创未来”分论坛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与会人员从政策愿景、技术路径到企业实践,共同探讨智能制造的前沿趋势和热点,畅想中国智能制造的未来,确保推进智能制造智能化,加大力度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熊继军 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在致辞中指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推进,“人工智能+制造”不断深入。具有自我意识、自我学习、自我决定、自我表现、自我适应能力的智能制造系统有望成为全球产业变革的驱动力。中国将巩固智能制造引领方向,坚定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持续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推动产业模式和商业形态发生根本性变革。 “凭借大数据和PO计算技术的优势,产业正在走向科研前沿。”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名誉会长、工业经济学会教授蒋小娟说。中国社科院院士认为,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结合将赋予产业链“自我进化”的能力。创新的驱动力。智能制造技术路径的共识是打造“工业大脑”。研发,也是重新设计生产方式的核心工具。我想这也是一种动力。 “要让制造业真正实现智能,工厂需要有一个‘大脑’,以便每个流程都能思考并做出决策。”他相信这种“体现智能”将引领制造商从流程优化走向系统演进,并将成为新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起点。制造业前沿的企业家在论坛上展示了中国智能制造的生动实践。徐工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副总裁孙建忠表示,在全球大规模定制时代背景下,目前,工程机械行业生产组织方式正在发生重大变革。通过生成式研发、内部运营智能和数字孪生工厂建设,徐工形成了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动力的业务体系。 “智能制造不仅改变工厂,也改变管理逻辑。未来的制造业将是数据和算法驱动的产业。”孙正义说。当前,汽车工业的生产需求正在加速汽车制造领域的智能化进程。 “我们破坏了传统的装配线结构,将生产线改造成由多个智能岛组成的柔性制造系统。新的智能岛可以实时插入,改变整个生产线流程。”上汽通用五菱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晓斌说。产品转换并提高制造效率。 “赵晓斌认为,未来的智能工厂不再是一条线路,而是一个由数字连接和算法精心编排的生态系统。人工智能正在加速渗透到制造业的各个环节,这将带动中国制造业从制造规模优势转向制造质量和创新能力优势。20到30年,智能制造的愿景不仅意味着工业现代化,而且意味着全球合作。在不断向高端升级的同时,目标是绿色智能经济。在这个方向上,中国制造业将在推动全球产业链重构、构建开放共赢的制造业生态系统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