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任穗香记者 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减持”进程仍在继续。近期,中国人寿、人保产险、平安产险、泰康人寿等保险公司多家分支机构退出市场。据国家金融监管局统计,截至10月22日,截至发稿,年内已有2565家保险公司分支机构退市,较去年同期增长约60%。保险公司新开分支机构方面,截至撰写本文时,保险公司年内新开分支机构272家。据此计算,年内净开设保险公司分支机构2,293家。具体来说,保险公司的分支机构今年退出市场的公司中,非寿险公司有646家,个人保险公司有1919家。退出的机构多为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和销售服务部,机构层次较低。事实上,近年来保险公司分支机构不断外流。 2020年至2024年五年间,共有超过1万家保险公司分支机构退出市场,平均每年退出2000多家保险公司分支机构。这种趋势至今仍在继续。对此,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保险咨询合伙人周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随着运营和渠道数字化进程不断加速,保险行业对线下分支机构的依赖度也在不断下降。因此,保险公司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企业正在加速薄弱和低效组织的合并。与此同时,保险公司对于开设新的保险机构也变得越来越谨慎。此外,出于内部发展考虑或监管指导方针,区域保险公司正在放缓其跨区域扩张,导致新分行开设速度放缓。周进进一步表示,对于民营保险公司来说,分支机构的合理化也与这两年渠道结构的变化有关。需要更多分支机构和经销商支持的代理渠道业务持续减少,但市场份额却大幅增加。最大的银行销售渠道对分支机构支持的依赖程度较低。因此,许多私人保险公司正在减少门店布局,以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此外,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近年来保险公司已经采取了行动越来越多的服务,如保险、支付和在线计费,使他们越来越不依赖实体店。因此,保险公司分支机构的减少对客户影响不大。中国联保集团研究院首席保险研究员邱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保险公司分支机构持续“萎缩”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是由市场状况和消费者习惯的变化,以及保险公司自身的战略转型和成本控制需求驱动的。邱健进一步分析,总体来看,可能主要有五个影响因素:保险业着力推动“提质增效”、三四级市县保险市场容量有限、保险公司数字化渠道替代效应不断增强、大型保险公司战略调整导致保险业“减持”。行业机构的“集中化”,高质量发展将引导保险公司优化结构。在邱健看来,保险公司分支机构的持续“缩减”,可以帮助保险公司优化资源配置,将人才、技术、资金向高价值领域和线上平台集中,同时可以加快保险公司业务转型,倒逼传统业务模式升级,加速数字化和管理精细化。 未来,周进认为,随着保险业高质量发展和转型的进展,保险公司正在逐步放弃依靠“人海战术”的发展模式和系统开发,正在向在线化、数字化、智能化、集约化、精细化的业务模式转型。保险公司重组理顺分支机构的趋势有望继续。邱健表示,未来保险公司分支机构不会是“越多越好”,而是“越复杂、越强大”。在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双重驱动下,将呈现小型化、精细化、功能化、集中化、区域化、线上线下融合的特点。这一变化标志着与过去“羊群策略”的决裂。这也是保险业向专业化、精细化发展迈出的重要一步。
(编辑:蔡青)
中国经济网指出:股市信息由合作媒体和机构提供。这是作者的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采取相应行动,风险自担。